以下文章来源于阁中槛外 ,作者阁中槛外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系统已成为现代国防动员体系中的战略性力量。从无人系统在国防动员中的应用场景、技术挑战、国际发展动态及未来趋势等方面展开系统性综述,结合俄乌冲突等实战案例,深入分析无人系统在情报侦察、精准打击、后勤保障等领域的作战效能,并探讨其面临的自主决策、通信安全、多域协同等核心问题。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出我国国防动员体系智能化升级的优化路径,为构建新型无人作战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字:国防动员 无人领域
引言:在科技浪潮的强力推动下,无人系统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深度融入国防动员领域,重塑现代战争的格局与形态。从硝烟弥漫的俄乌战场,到灾害频发的救援一线,无人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展现出强大的应用价值与发展潜力,成为各国国防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一环。
一、无人系统在国防动员中的多元应用与卓越效能
(一)情报侦察与态势感知,洞察战场的“隐形之眼”
在信息主导的现代战争中,情报侦察与态势感知是克敌制胜的关键前提。无人系统凭借其与生俱来的隐蔽性强、成本相对低廉以及能够深入高危区域作业的显著特点,已然跃升为现代战场态势感知的核心力量。在俄乌冲突这一实战舞台上,无人系统的价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乌克兰巧妙改装民用无人机,使其化身为灵活的战场监控“尖兵”,悄无声息地穿梭于战场上空,成功定位俄军防空系统的关键节点,并引导火力予以摧毁;而俄罗斯则依靠“猎户座”察打一体无人机,展开针锋相对的反制行动,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获取关键情报,对敌方目标实施精准打击。
展望国防动员场景,无人机更是大显身手。一旦面临紧急事态,无人机能够在极短时间内部署至争议区域,通过融合卫星、雷达、电子信号等多源情报,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侦察监视网络。这一网络犹如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战场的每一处动态尽收眼底,极大地提升战场透明度,为指挥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让决策者得以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抢占先机,运筹帷幄。
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无人系统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漫长的边境线上,无人机定期巡逻,凭借其高效的机动性与持久的续航能力,确保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防范非法越境等行为;在广袤无垠的海洋,无人船艇与无人机协同作业,对海上目标进行实时监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守护蓝色国土。
(二)精准打击与反制能力,克敌制胜的“致命利刃”
无人系统正经历着从单纯侦察平台向“察打一体”多功能平台的华丽转身,成为战场上的“致命利刃”。美国“死神”无人机作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搭载AGM-114导弹,犹如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对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打击。无论是隐匿于深山丛林的恐怖分子巢穴,还是隐藏在城市街巷的高价值目标,“死神”无人机都能凭借其先进的侦察与打击系统,一击即中,实现对敌方有生力量和关键设施的有效摧毁。
中国的“彩虹”系列无人机同样表现出色,通过创新的模块化设计理念,实现了多任务的灵活切换。在面对不同作战需求时,“彩虹”无人机既能迅速变身为电子干扰的高手,对敌方通信、雷达系统实施全方位干扰,使其陷入“耳聋目盲”的困境;又能化身硬杀伤武器平台,携带精确制导武器,对敌方目标发起凌厉攻击,满足多样化作战场景的需求。
与此同时,随着定向能武器,特别是高能激光武器的迅猛发展,反无人机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高能激光武器以其低成本、高精度的独特优势,成为应对敌方无人机“蜂群”攻击的有力武器。当敌方无人机蜂拥而至时,高能激光武器能够迅速锁定目标,以光速发射激光束,瞬间摧毁来袭无人机,为己方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空屏障。在反恐作战、定点清除等特种作战任务中,无人系统凭借其隐蔽性、灵活性以及精准打击能力,能够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在不暴露己方作战意图的前提下,完成高难度的作战任务,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风险,彰显出独特的作战优势。
(三)后勤保障与应急响应,战场支援的“坚固后盾”
在非对称战争的复杂局势下,无人系统在后勤保障与应急响应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成为战场支援的“坚固后盾”。以色列的“守护者”无人车,凭借其出色的越野性能与自主导航能力,已成功应用于边境巡逻任务,有效减轻了人员巡逻的压力,提高了边境管控的效率与安全性。美军试验中的“无人蜂群”运输系统更是大胆创新,通过多架无人机的协同作业,能够突破敌方的重重封锁线,将关键物资及时送达前线部队手中,确保作战行动的顺利进行。
在民用领域,无人系统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2023年土耳其地震这一重大自然灾害中,多国无人机紧急奔赴灾区,大显身手。它们利用高清摄像头与先进的测绘技术,快速完成灾区的三维建模工作,为救援决策提供了详实的地理信息;同时,无人机还承担起物资投送的重任,将食品、药品等急需物资精准投送至受灾群众手中,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此外,无人系统在危险品运输、远程医疗等特殊场景中的应用潜力也日益凸显。在危险品运输过程中,无人车或无人机能够避免人员直接接触危险物品,降低运输风险;在远程医疗领域,无人机可以快速运输医疗样本与紧急药品,为偏远地区的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二、无人系统发展的国际动态与技术瓶颈
(一)主要国家的战略布局与发展动态
1. 美国。作为全球军事科技的引领者,美国以“分布式作战”理念为核心,全力推动无人系统与有人装备的深度协同。其发布的《无人系统综合路线图(2017 -2042)》为无人系统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自主化、隐形化、微型化”三大战略发展方向。在这一战略指引下,美国重点研发X-47B舰载无人机,这款无人机具备卓越的隐身性能与自主起降能力,能够在航母上执行远程侦察、打击任务,极大地拓展了航母战斗群的作战半径;同时,“忠诚僚机”项目也在稳步推进,旨在通过无人战机与有人战机的紧密配合,实现作战效能的倍增。
2. 中国。中国在无人系统领域后来居上,通过“彩虹”“翼龙”等系列无人机实现了技术的快速迭代与产品的大量出口。这些无人机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性能、高性价比以及良好的实战表现,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广泛赞誉。同时,中国积极探索“无人反无人”模式,利用先进的AI算法赋予无人机自主规避电子干扰的能力,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确保无人机的作战效能。例如,中国的科研团队通过对大量干扰场景的模拟与分析,开发出智能抗干扰算法,使无人机能够在面对敌方电子干扰时,迅速调整通信频率与飞行姿态,保持任务执行的连贯性。
3. 俄罗斯与以色列。俄罗斯依托“天王星-9”无人战车,不断强化城市战能力。这款无人战车配备了多种武器系统,包括机枪、导弹等,能够在城市复杂地形中灵活作战,为俄军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有效降低人员伤亡风险。以色列则聚焦反无人机技术领域,开发出“铁穹”系统与网络化电子对抗手段。“铁穹”系统能够对来袭无人机进行快速探测、跟踪与拦截,成功率极高;网络化电子对抗手段则通过干扰敌方无人机的通信与导航系统,使其失去控制,成为“无头苍蝇”。
4. 欧盟。欧盟通过“欧洲无人机”项目,积极推动成员国间的技术合作与资源共享。该项目重点发展中型长航时无人机,旨在满足欧盟在边境监控、灾害救援、情报侦察等多领域的需求。通过整合各成员国的科研力量与产业资源,欧盟在无人机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以及应用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提升了欧洲在全球无人系统领域的竞争力。
(二)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
1. 自主决策与人工智能。尽管无人系统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现有系统在自主决策与人工智能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当前,大多数无人系统主要依赖预设程序运行,面对瞬息万变、复杂无序的战场环境时,其适应性与应变能力严重不足。在俄乌冲突中,就多次出现无人机因通信中断而失去控制、无法执行任务的情况。这表明,无人系统亟需进一步提升边缘计算与实时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在脱离远程控制的情况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自主做出合理决策,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科研人员正致力于开发更加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让无人系统能够像人类一样,快速分析、判断复杂信息,并做出精准决策。
2. 通信安全与抗干扰。随着5G与卫星通信技术在无人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数据传输速度得到了大幅提升,为无人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这些先进的通信技术也面临着敌方电子战的严峻威胁。一旦遭遇敌方的电子干扰与攻击,无人系统的通信链路可能会中断,导致其与控制中心失去联系,进而陷入瘫痪状态。为应对这一挑战,美军提出了“马赛克战”概念,通过构建冗余通信网络,使无人系统在通信链路遭受破坏时,能够迅速切换至备用链路,确保通信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这一概念为解决通信安全与抗干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各国借鉴与研究。
3. 多域协同与标准化。在未来战争中,陆、海、空无人系统的协同作战将成为主流作战模式。然而,目前不同类型无人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仍存在诸多障碍,主要表现为数据接口不统一、通信协议不兼容等问题。这使得各军兵种的无人系统在协同作战时,难以实现高效的数据共享与任务协作,严重制约了作战效能的发挥。北约在2024年发布了《无人系统协同作战标准》,试图统一数据接口与通信协议,促进无人系统之间的协同作战。但在实际应用中,该标准的整合效果仍有待进一步验证,需要各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
4. 能源与续航能力。能源与续航能力一直是制约无人系统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多数无人系统依赖传统电池或燃油作为能源,续航时间相对有限,难以满足长时间、远距离作战任务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无人系统的应用范围与作战效能。为突破这一技术瓶颈,科研人员正积极探索新型能源技术,如太阳能、氢燃料电池、核能等,力求开发出能量密度高、续航时间长的新型能源,为无人系统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例如,太阳能无人机通过在机翼上铺设高效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在飞行过程中持续充电,大大延长了续航时间;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则利用氢燃料电池的高能量转换效率,实现了更长时间的飞行任务。
三、无人系统的未来趋势与国防动员优化策略
(一)前沿技术融合引领作战模式革新
1. AI驱动的“无人蜂群”。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驱动的“无人蜂群”作战模式正逐渐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群体智能算法,大量微型无人机能够实现大规模协同作战,它们如同紧密协作的蜂群一般,展现出强大的作战能力。以美军“灰山鹑”微型无人机为例,它们能够在复杂战场环境中自主规划飞行路径,相互配合执行饱和攻击与电子欺骗任务。在执行饱和攻击任务时,“灰山鹑”无人机群能够从多个方向对敌方目标发起攻击,使敌方防御系统顾此失彼,难以应对;在实施电子欺骗任务时,无人机群通过模拟虚假目标与信号,误导敌方的侦察与防御系统,为己方作战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2. 跨域联合攻防体系。未来战争将是多域融合的一体化战争,构建跨域联合攻防体系势在必行。无人系统与高超声速武器、量子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为这一体系的构建提供关键支撑。高超声速武器以其极快的速度和强大的突防能力,能够对敌方关键目标实施快速打击;无人系统则凭借其灵活的机动性与广泛的侦察能力,为高超声速武器提供目标信息与引导支持。量子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够确保战场信息传输的绝对安全与高效,实现“侦、控、打、评”作战闭环的无缝衔接。例如,中国的“无侦-8”无人机与东风导弹的战术配合,“无侦-8”无人机利用其高空高速侦察能力,获取敌方目标的精确位置信息,并通过量子通信链路将信息实时传输给东风导弹,引导导弹对目标实施精准打击,大大提升了作战效能。
3. 生物启发技术。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进化,拥有许多独特的生存技能与高效的运动方式,这些都为无人系统的研发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科研人员借鉴昆虫飞行原理,开发出微型无人机,这种无人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强等特点,能够在复杂的城市环境、茂密的丛林等狭窄空间中灵活飞行,执行侦察、监视等任务。例如,仿照蜻蜓的翅膀结构与飞行原理设计的微型无人机,能够实现悬停、倒飞、急转弯等多种高难度飞行动作,有效提高了战场适应性。
(二)全方位优化国防动员体系
1. 军民融合与弹性供应链。以色列在军民融合领域的成功经验值得各国借鉴。通过建立完善的军民两用技术转化机制,以色列实现了民用技术与军事技术的快速双向流动。在战时,以色列能够迅速动员民用无人机企业的产能,为军队提供大量性能优良的无人机装备,满足军事作战的紧急需求。我国应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建立起高效的军民两用技术转化平台,鼓励民用企业参与国防建设,构建弹性供应链体系。一方面,民用企业在无人机研发、制造、通信技术等领域具有创新活力与先进技术,能够为国防无人系统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另一方面,国防需求也能够带动民用企业的技术升级与产业发展,实现军民双赢的良好局面。
2. 演习验证与法规完善。通过“红旗军演”等一系列模拟实战环境的军事演习,能够全面检验无人系统在复杂作战条件下的效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在演习过程中,对无人系统的侦察能力、打击精度、通信稳定性、协同作战能力等关键指标进行严格测试与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无人系统进行优化改进。同时,随着无人系统在国防领域的广泛应用,制定完善的战时征用法规与伦理准则迫在眉睫。法规应明确无人系统在战时的征用程序、使用范围、责任界定等关键问题,确保无人系统的合理使用;伦理准则则应规范无人系统的作战行为,避免因技术滥用而引发人道主义灾难与伦理争议。
3. 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无人系统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建立多层次无人系统人才培养体系至关重要。在高等院校中,加强无人系统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开设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航空航天工程等专业课程,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与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无人机操作、维护、编程等技能培训,为无人系统的应用与推广培养实用型人才。同时,加大对无人系统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的投入力度,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突破自主决策、通信安全、能源续航等关键技术瓶颈,提升我国无人系统的核心竞争力。
4. 国际合作与标准制定。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无人系统技术的国际合作与标准制定已成为必然趋势。积极参与国际无人系统技术标准制定,能够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与影响力,推动我国无人系统技术与产品走向世界。同时,通过与其他国家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共享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能够拓宽技术研发思路,加速无人系统技术的创新发展。例如,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国际组织中,我国应积极参与无人系统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将我国的技术优势与应用经验融入标准体系,为全球无人系统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四、结语
无人系统在国防动员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方兴未艾,它既为国防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技术与战略层面的挑战。只有紧跟技术发展前沿,不断创新作战理念,优化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在未来战争中抢占先机,确保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点击转发,让国防进入千家万户!……)
声明丨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来源:阁中槛外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xwBbq9QMFmFEW_48yLX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