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CCCN 2025)在浙江杭州成功举办

2025-10-13
图片

2025年10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网络科学与工程专委会承办,浙江师范大学杭州自动化学院(杭州人工智能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复杂网络与复杂系统专委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杭州市滨江区浙工大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协办的第二十一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CCCN2025)在浙江杭州成功举办。本次大会汇聚全国5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复杂网络领域的关键问题、前沿趋势与未来方向,通过大会报告、青年报告及分组报告等多种形式,开展深入而广泛的学术交流,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11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隆重举行。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秘书长宋鹏;大会荣誉主席、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教授;大会主席、复旦大学李翔教授;大会主席、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云良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议由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委员、人事处处长、杭州自动化学院院长刘洋教授主持。


图片

学会副秘书长宋鹏致辞


图片

蒋云良教授致辞


图片

汪小帆教授致辞


图片

李翔教授致辞


图片

刘洋教授主持开幕式


主旨报告环节,来自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副校长余星火教授;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副院长邬荣领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来金钢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康国梁教授;东南大学杨绍富教授;浙江大学贺诗波教授;同济大学严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杭州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信忠教授;江南大学汤泽教授;复旦大学李聪副研究员等10余位专家,分别围绕“Complex Network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nergies and Interplay”“The Graph Representation Theory of Statistics”“分布式能源集群网络系统分簇协同智能控制”“大语言模型提示词优化与幻觉消除”“多智能体网络分布式优化与博弈”“多维度网络结构和动力学分析”“复杂网络系统的推断与可推断性”“运筹优化与具身智能在商品拣选与高效适应中的应用探讨”“耦合神经网络的脉冲同步控制研究”“高阶网络的传播动力学”等主题作特邀报告。报告内容不仅系统呈现复杂网络科学在理论层面的最新突破,更充分彰显其在人工智能、统计建模、自然语言处理、分布式能源系统等多元场景中的广泛应用潜力与学科交叉动能。这些高水平交流为领域内学者带来深刻启发,也为复杂网络研究的未来路径提供了富有前瞻性的思考方向。


图片

余星火教授作报告


图片

邬荣领研究员团队作报告


图片

来金钢教授作报告


图片

康国康教授作报告


图片

杨绍富教授作报告


图片

贺诗波教授作报告


图片

严钢教授作报告


图片

朱信忠教授作报告


图片

汤泽教授作报告


图片

李聪研究员作报告


本次会议共设16个平行会场,安排186场专题报告,主题涵盖复杂网络、多智能体系统、链路预测与推荐算法、网络安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方面。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深入汇报与交流。报告内容覆盖相关领域前沿,各会场研讨气氛热烈,交流互动充分,学术氛围浓厚。


图片

分组报告现场


会议期间,同步召开了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网络科学与工程专委会会议以及《网络科学与工程丛书》编委会会议。与会代表就2024–2025年度专委会工作进展进行汇报交流,并审议未来重点计划。经讨论决定,第二十二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将于2026年由新疆财经大学承办。


图片

编委会会议现场


10月12日上午,大会圆满落下帷幕。闭幕式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专委会总干事、中关村实验室谭少林研究员主持。大会荣誉主席、香港城市大学陈关荣教授作大会总结发言。他高度肯定了本次会议的组织工作与服务保障,并对与会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和热烈讨论表示感谢。在回顾复杂网络会议多年发展历程时,陈教授特别指出,该领域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等前沿技术浪潮,是其始终保持蓬勃活力的关键。


图片

陈关荣教授作大会总结


图片

谭少林研究员主持闭幕式


图片

会议现场

第二十一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是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学术会议。本次会议成功搭建了高水平、跨学科的学术对话平台,汇聚了产学研各方创新力量,为推动复杂网络研究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注入了新动能。会议期间的成功经验与研讨成果,将为浙江师范大学等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探索智能学科发展新路径、优化学科布局提供宝贵借鉴。同时,优秀成果将优先推荐至《Complex Engineering Systems》、《Journal of Nonlinear Modeling and Analysis》等国际期刊发表,高等教育出版社《网络科学与工程丛书》也将为会议相关学术著作的出版提供专业支持,助力复杂网络领域研究成果的长效传播与产业转化。

分享